山西大同大学携手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绘文化传承新篇章
9月23日,山西大同大学与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唐情结飞天创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大同市美术馆隆重举行“赓续非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本次活动由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杨雪飞主持。
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嘉宾包括: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牛志刚、大同市文旅局副局长郑建新;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张多成、副会长李旭东;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卫国、学工部部长杨容、校团委书记李凯军、国内交流合作服务中心主任葛振斌;机电学院党委书记潘富国、党委副书记宫殿强、院长吴利刚、副院长李妍姝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各方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推动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的重要时刻。
仪式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牛志刚致开幕词,他指出,大同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校地企三方合作是推动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必将为区域文化繁荣注入新动能。
张卫国在讲话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更是连接各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大同的云冈石窟、民间剪纸、传统社火等非遗项目,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文化格局。他强调,要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聚焦共建“中华文化传习工作室”、开展民族文化实践活动、组建非遗宣讲团、推进研学项目和志愿服务五大任务,推动非遗从“博物馆”走进“课堂”,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华文化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活动现场,各民族同学代表深情朗诵《山河同心谣》,用真挚的语言诉说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国家级剪纸传承人吴秀梅现场展示蒙眼剪纸绝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瞬间幻化出寓意团圆和谐的“团花”,赢得阵阵掌声,充分展现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文化温度。
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三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非遗传承与民族团结教育进入协同推进的新阶段。随后,民族学生代表献上舞蹈《有那么个地方》,优美的舞姿描绘出边疆风光与家国情怀,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与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
最后,杨雪飞致闭幕词。她表示,非遗不仅是文化的记忆,更是时代的桥梁,期待通过校地企深度合作,让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的守护者、传播者和创新者,共同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故事。
此次签约仪式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盛会,更是以非遗为媒,深化“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开端。山西大同大学将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持续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常开长盛。
下一篇:没有了!